查看原文
其他

新冠衰下去 中醫興起來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10-13

本文要點
醫管局發表國際期刊,證實中醫藥對新冠後遺症有療效,患者肺功能改善。

新冠肺炎疫情在本港持續近三年,不少確診患者康復後仍受後遺症影響,醫院管理局與三間本地大學及七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協同研究,證實中醫藥對新冠後遺症有療效,患者接受中醫復康診療後,平和質體質可由治療前的8%,提升一倍至16%,乏力、咳嗽等臨床症狀均有機會「斷尾」,肺功能亦有明顯改善。有患者接受兩次治療後,咽喉疼痛已消除。

研究發現,中醫藥對新冠康復者乏力、咳嗽及氣喘等問題,都有顯著療效。(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有關研究結果已於今年8月刊登於國際期刊《Chinese Medicine》,為同類型中最大規模的新冠中醫臨床研究。

此次研究由醫院管理局牽頭,由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以及包括南區、九龍城區等7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協力合作,透過回顧性研究,了解新冠康復者的中醫證型及相關健康狀況,共隨訪治療和跟進150名新冠康復者,其中40至70歲人士最多,不少患者亦有長期病患。

部分人乏力咳嗽「斷尾」

研究發現,參加者確診時出現最多的症狀包括發熱、乏力、乾咳、肌肉或關節痛、頭痛等,71%患者出現肺脾兩虛、氣陰兩虛這兩種證型,其中同時出現這兩種證型的患者佔43%。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卞兆祥表示,研究利用標準化評估工具,包括六分鐘步行測試,根據測試水平發現新冠康復者的肺功能較正常的同齡人士低,治療前僅有5%參加者的測試水平達標,經過中醫藥診療3個月後已升至接近10%,半年後升至15%左右;肺阻塞風險亦由治療前的30%,降至20%左右。

卞兆祥稱,參加者體質方面,治療前有8%的人屬於「平和質」,即是健康體質,中醫治療半年後提升至佔16%,肺脾兩虛及氣陰兩虛的情況明顯改善。而且,康復者的臨床病徵均有改善,36.5%出現乏力、35.7%出現咳嗽、28.6%出現氣喘的參加者的病徵能夠斷尾。

女患者經七次治療見效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陳駒博士表示,其中一位43歲的女患者,出院後仍有喉嚨痛、流鼻水、氣喘的症狀,經中醫診療後確定為陰虛火旺及氣陰兩虛,處方四君子湯和沙參麥冬湯加減,兩次治療已消除喉嚨痛症狀;另外一位63歲的女康復患者,經過七次治療後,咳嗽、氣喘、胸悶及心悸症狀已消失。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黃巧雲表示,今次研究是根據診療經驗去做科研,在成效上也很鼓舞,為中醫藥治療新冠後遺症提供了實證,未來會積極推動更多科研服務。對於2020年4月於本剛推出的中醫復康診療服務,她稱第五波疫情之前治療人數為1390人,到現在已治療了接近6.4萬位病人,每日病人量由30至50人次,升至現時的1800人,大大提升了服務量。

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黃巧雲表示,今次研究是根據診療經驗去做科研,在成效上也很鼓舞,為中醫藥治療新冠後遺症提供了實證。(大公報)

話你知|世衞早證實中藥治新冠成效

世界衞生組織於今年3月底曾發表《世界衞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證實中醫藥可有效治療新冠肺炎,並可降低輕型或普通型病例發展為重症的風險,以及縮短病毒清除、轉為陰性的時間。

《CM》顧問來自全球各地

報告中,多項對輕型病例的研究介紹了中藥對發燒、咳嗽及疲勞的影響,有研究證明,相較於未服用中藥干預的患者,服用連花清瘟膠囊治療的患者恢復的時間更短。亦有證據表明,在常規治療時通過中醫藥干預,不僅耐受性良好,且安全性較單純的常規治療相同。

此次醫院管理局連同本地大學及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合作發表的研究,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Chinese Medicine》,該期刊是國際中醫藥學會的官方期刊,主要發表中醫領域基於證據的、合乎科學的研究和綜述,期刊影響目前已躋身於補充和替代醫學方面期刊前五位,亦是少數被SCI收錄的中醫藥期刊,邀請包括美國工程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二十餘名海內外專家擔任高級顧問,及中醫藥跨學科多領域的二十餘位海內外學者擔任國際編委。

《大公報》持續報道中醫治療好處

中醫藥現時正廣泛應用到治療新冠肺炎,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大公報》已在持續報道中醫治療的好處,包括介紹中藥及中成藥有效治療新冠,減低後遺症的研究結果,推動政府容許中醫藥介入治療新冠肺炎和復康療程。

《大公報》多次報道中醫藥對新冠肺炎的治療及調理成效,以及各界要求引入中醫藥參與治療。(大公報)

《大公報》於2020年中,報道粉嶺蓬瀛仙館的中醫師,以沙參、玉竹、麥冬等藥材,調理患者康復後的「肺傷」。

在不斷推動及市民需求日漸增加,加上中醫在治療新冠的療效,政府於2020年4月推出「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確診患者出院後半年內可享10次免費中醫內科門診服務,但初時只在大埔區的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提供服務,經《大公報》報道患者希望將服務擴至全港後,提供有關服務的診所數量逐漸增加。

隨着疫情不斷反覆,加上中醫對新冠的療效獲得肯定,現時全港各區共18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均有提供「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成為新冠患者在患病期間及康復後減低後遺症重要的治療選擇。政府的中醫藥發展基金也有資助私營中醫師,提供新冠與長新冠治療服務。

井水集|中醫藥大放異彩



文/龍眠山


新冠疫情改變世界,也讓世人對中醫中藥的價值刮目相看。醫管局聯同3家本地大學及7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的研究發現,中醫藥可以減輕新冠臨床症狀,有效治療新冠後遺症,亦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和個人體質。研究結果令人鼓舞,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這是本港首項發表於國際期刊的中醫新冠康復診療臨床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新冠全球大流行之初,既無針對性疫苗,也沒有特效藥。內地在臨床治療時大量使用中醫藥,收到良好效果,給香港以啟迪。在《大公報》及一些專家的呼籲推動下,2020年4月,醫管局在大埔開設首間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由於廣受用家歡迎,中醫門診越開越多,如今在港九新界共有18家中醫門診提供服務。


全港確診者逾百萬,不少患者康復後出現記憶衰退、腦霧、精力不濟、呼吸困難等後遺症,醫治「長新冠」有很長的路要走,中醫藥擅長病後身體調理,正好派上用場。中醫診所角色增加,有助病人分流,紓緩本港醫療系統的壓力。在近日的一個相關研討會上,多名出身西醫的專家提倡中西醫配合治療新冠後遺症,建議特區政府或醫管局牽頭,聯同各大醫學院參與,並對公私營中西醫合作作長遠規劃。


值得一提的是,世衞組織也高度評價中醫藥。世衞早前發表報告,明確肯定中醫藥救治新冠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輕症和普通型病例的治療效果尤為明顯,鼓勵世衞成員在其衞生系統和監管架構中考慮使用中醫藥的可能性。


新冠疫情令本港社會重新認識中華傳統醫藥的博大精深,打破西醫藥對中醫藥的門戶之見、排斥心理,助力中醫藥走向世界,造福更多患者。香港要善用優勢,積極推動中醫藥的發展。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香港入境檢疫「0+3」不是躺平


圖染指億元儲備基金 黃絲滲入老屋苑謀奪權


「倚美謀獨」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